English

“洋”教材初试学子情

2001-03-1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洋”教材说来就来。去年年底,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在北京高校中举办了“海外教材巡回展”,一度引起很多学生和教师的关注,到今年初,新学期一开学,“洋”教材就正式登陆国内名牌大学的课堂。据了解,北大、清华等一流大学尝试在一些课程中部分或全部使用英文授课。这些课程所使用的教材都是外文的原版教材,这些外文版教材大多是英文版的,此外也有少量德文版的,大多是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正在使用的教材或国外出版的一些科学教程,其中不乏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名牌课程的经典教材。在清华大学今年开设的1440多门课程中,其中的50多门课程将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北大约30多门课采用原版教材。这些教材一部分是原版进口的,一部分是国内出版社引进后影印的。

这些课程大多集中于经济、管理、计算机、生物、化学等理工科类发展速度较快的课程,清华大学近年一直以“所有课程提倡使用外文教材作参考,部分课程以外文教材为主,部分课程全英文授课”为原则,在逐渐扩大非语言专业英语授课的范围。课程范围涉及从大一新生到研究生。这54门课程暂时采取中英两种课程并行,学生、老师自由选择的教学办法:英语能力达到三级以上的学生将有资格参与英文授课课堂;同时面对专业难度相近、学分学时一致、但一种为从笔记、作业到考试为全英文,而另一种为全中文的两种并行课程,学生需在两个星期的试听之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老师的教授水平,在该课程的“英文版”和“中文版”之间做出选择,选择“英文版”的学生在成绩单相应课程后将注上“英”字。

专家认为,选择原版教材和全英文授课不仅因为学生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更因为这种方式课程的优势,在于从大一就受到良好的专业英语培养意味着他们从大一开始就有能力主动接受西方前沿科研成果,学习途径比别人更多、思路更广。

去年面对清华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电机四大强系开设的必修物理课中,起初听课的有130多人,两周后只剩102人,而今年报选这门课的人数达到了156人。上过此类课程的大学生经过起初类似的矛盾心理后,对全英文授课都非常喜欢,对今后此类课程的开设也很乐观。有的学生经过一学期外语专业课的学习后,从起初只能听懂1/5提高到听懂课堂内容的4/5。特别是一些专业名词,原来可能连中文都没听说过,现在对其英文名称能熟练掌握。北京大学教材科主任张积对记者说,如果一所大学花大量的钱引进教材,却只用于改造提高局部的教学,如研究生或博士生层次,效果不会明显。现在学校建议本科生至少有一门使用原版教材,但一门课应该成系列地引进,从低到高,这样才可以改善本科教学,加强各个梯队的力量。张主任说,学校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投资于自己薄弱的科目,这是最理想的。他认为,我国的物理、数学等科目不一定和国外有多大差距,而一些新兴的跨学科科目比较薄弱(如化学、生物等),而且国内相当一部分教材内容陈旧,尤其是在经管、纳米、基因、信息等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与国外著名高校的教材有较大差距。所以说,引进“洋”教材是很有必要的,不仅能起到提高教学的作用,还能与国际接轨。张主任说,目前,国外“洋”教材进入国内高校,首先冲击并不是国内教材市场,而是教员和学生,因为有些教员教学虽然很有一套,但自身英语水平并不高,实行外语授课,自已都有困难,就谈不上教好学生们,其中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很快适合全英式授课。“洋”教材掀起国内教材大战是更不可能的事情,近年来,也不会扰乱国内教材市场,虽然“洋”教材已进入中国境界,但双方需要一段时间彼此适合对方,“洋”教材不会在国内普及如此快,毕竟国内名版高校较少。对于“洋”教材的登陆,从发展教育方面上说,是一件好事,有更庞大的竞争对手,可以促进国内教材质量。当前理工科和经管学科适当引进世界著名高校的名牌课程教材是缩短国内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的措施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等方面也存在着缺乏与一流大学沟通、交流的不足。但引进教材时要避免潜在浪费,注重实效性、实用性。

也有人对此隐隐担忧,他们认为,对外语教育和原版教材的引进不宜过急,要慎重,因为一个国家的大学教育是展示自己本国学术成果的舞台,如果过多地讲授原版教材,会使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挫伤。因此,应当在最需要的学科领域里引进原版教材,而在我们自己就能领先于世界的学科,切莫忘记展示我们的成果。还有人认为,这也说明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引进原版教材?这说明我们自己在教育理论建设和教材建设上的不足之处,有待提高,就像一个一贯依靠进口先进武器的国家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军事强国一样,单靠引进洋教材的国家也不能指望能在学术领域里领先于其他民族。

除了清华、北大等高校开始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在一些MBA学位班,很多学校也使用这种原版教材,请外籍教师授课,有的学校其授课的外籍教师比例达80%,所有外籍教师上课时几乎是全英文授课。当然,这种直接从国外买回来的教材价格是惊人的,大约十五门课的教材,每人书籍费就达6000多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